
2022年11月30日,《科技导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苏国辉院士:面向人民健康重大需求,建立脑疾病早期防治和后续康复体系”文章,主要讲述了我站枸杞糖肽的研究成果:枸杞糖肽缓解情感障碍(抑郁)。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以下内容选自《科技导报》
近期,我们团队探讨枸杞糖肽、光疗和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对抑郁症状的疗效就是一种尝试,取得初步结果:
(1)采用最新的神经科学研究技术,发现枸杞中的重要成分枸杞糖肽可通过降低脑内的神经炎症反应来减少外侧缰核(大脑的抑郁调节器)的异常活动,最终达到减少压力、缓解抑郁的效果。这一发现首次揭示了枸杞抗抑郁的神经机制,为枸杞及其有效成分在精神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光疗是指针对患有抑郁、焦虑及认知功能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患者所采用的一种物理干预疗法。研究发现光疗信息可通过视网膜的介导来减少外侧缰核(大脑的抑郁调节器)内的异常活动,从而发挥缓解压力、减少抑郁的作用。
(3)运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干预手段,对于机体生理功能和代谢稳态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慢性有氧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肉、脂肪、肝脏等外周组织中特定生物活性分子的释放,这一类称为“运动因子”的分子包括了代谢产物、炎症因子、内分泌激素、生长因子等,它们除了改变外周组织的新陈代谢水平以适应运动负荷外,还可以进入脑内,通过不同的生物学机制改善脑内微环境、神经发生、突触可塑性等,从而增强情绪或认知功能。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康复医学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康复医学的发展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再到产业开发的完整链条支撑,需要国家、社会、企业等多方面的投入支持。我国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能有效集聚来自国(境)内外的高端人才、技术、资金,形成创新机制。
面向未来,康复产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基础科研的引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产品,面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力争在大湾区已有生物医药产业优势集群的基础上,形成康复科研、教育、产业基地。
在今后五到十年的时间内,脑科学仍将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前沿学科,同时也对医学、人工智能、生物材料等领域有极大地推动和借鉴意义。参考目前发达国家在脑科学领域的进展和战略方向,中国的脑科学应面向人民健康重大需求,特别重点聚焦脑疾病的早期防治,以脑疾病为核心,从认知机制、干预策略、诊疗体系方面开展系列工作。
在干预策略领域,要形成自身特色,除了紧盯新型药物开发外,还应着力突破非药物干预手段的机制和策略优化;同时,积极探讨中国传统医药在脑疾病中的防治作用。关注脑疾病,应该强调早期的预防和后续的康复体系建立,并将其摆在和疾病治疗同等重要的位置考虑。
实验所使用的枸杞糖肽样本,产自中宁,为宁夏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2018年8月31日,我站开展枸杞糖肽用于情绪障碍的研究,随后,苏国辉院士所在的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开展三项动物实验:枸杞糖肽用于昼夜节律、枸杞糖肽用于情感障碍带来的运动能力下降、枸杞糖肽用于杏仁核异常发电。同年完成实验,初步验证了枸杞糖肽缓解情感障碍的作用机制。

苏国辉院士团队枸杞研究成果上线《自然》杂志官网
2019年初,我站基于枸杞糖肽缓解情感障碍的作用机制,开展枸杞多糖肽干预抑郁症患者和高危人群的临床试验。同年3月,在美国ClinicalTrials.gov注册临床试验方案,2019年4月,枸杞多糖改善阈下抑郁人群的疗效评价研究通过伦理批准文件。2021年10月6日,《自然》杂志官网(www.nature.com)发布了"焦点关注-中医药"特刊,发布了苏国辉院士团队枸杞研究成果,枸杞糖肽能够减少抑郁和焦虑行为。《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2022年7期,发表文章《枸杞糖肽改善阈下抑郁症状临床试验中期结果分析》。
目前正在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正在推动枸杞糖肽注册为抗抑郁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