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银川日报

6月21日下午,自治区科技厅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在银川举办了宁夏枸杞产业重大科技成果路演活动,以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推进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苏国辉、段金廒、曹有龙、王小绪、丁侃、郝向峰等专家学者分别就中国科学院对宁夏枸杞的研究与应用成果、宁夏枸杞创新中心科研成果、宁夏农林科学院相关研究中心科研成果、枸杞重大基础研究科研成果以及枸杞成果转化平台及运行模式进行成果推介。

中科院院士苏国辉表示:“我是一位神经科学家,从很多年前就开始研究枸杞对眼睛的效用,现在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在宁夏落地转化,希望能真正造福大家。”据悉,苏国辉院士团队已经证实枸杞提取物(枸杞糖肽等)具有高效的抗氧化、抗炎症和神经保护效果,可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眼病和精神障碍,其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不同中药处方的有益补充。

宁夏枸杞创新中心则研究发现枸杞复方组合可调控青春期近视发展、改善老龄期眼底病变,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阿尔兹海默症等疾病具有防治作用。该中心开展了枸杞子系列功能性产品研制与开发,已形成医药保健、功能食品饮品、日化护理、功能饲料等多类型系列高附加值功能产品,为枸杞资源价值产业链的延伸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宁夏农林科学院历经10年,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等12家单位协同攻关,完成了枸杞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并在枸杞基因组学研究、枸杞新优系选育、枸杞绿色生态种植关键技术、枸杞功效物质与深加工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成果,能有效指导培育品种、企业生产、物质提取等方面的工作,满足了市场对各类枸杞产品的需求。”枸杞研究院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曹有龙说。
路演推介后,宁夏枸杞创新中心与全通枸杞产业有限公司、天仁枸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枸杞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枸杞产业高值化产品开发,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枸杞主产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枸杞研究院各中心科研人员、企业家代表等300多人参加活动。
宁夏枸杞只有小小一颗,但其背后却是亿元级的市场,而本土企业,想要分一杯羹,就需要为“小”枸杞树一个“大”品牌。
如今,枸杞产业发展离不开深加工的发展,而深加工的发展,离不开工业产业带来的各类先进技术和紧密设备。比如从枸杞中提炼枸杞糖肽,要经过浸泡提取、离心分离、沉降分离、超滤提纯、真空冷冻干燥等工艺,而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就能把5万元1吨的枸杞干果,变为价值100万元的9公斤枸杞糖肽。
提炼出来的枸杞糖肽,大部分输送给了其他企业或品牌再次加工,虽然对本地来说,收益的确提高了,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却是“为别人做了嫁衣”。可以说,宁夏枸杞如今已经拥有了让5万元变成100万元的技术,但在这100万元枸杞糖肽原材料的背后,亿元级的枸杞产品市场却没有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少响亮的品牌。
打造品牌必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投入并不亚于前期种植、深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生产线建设等。打造有影响力的产品品牌,除了要讲好自己的故事,尽量做到有故事、有文化、有情怀,用情感、文化打动消费者,更需要拓展靠谱的推广渠道、海量优质的特色产品宣传、实力雄厚的推广营销平台,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程度地提升市场影响力、打开市场销路,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单单依靠政府支持或一家企业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相关职能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营造出更优良的营商环境、更宽松可行的金融政策,为市场和资本搭好台,借助它们的力量来填补这部分空缺,为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提供动力。
其实,当前宁夏也有不少自己的枸杞产品,但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屈指可数。不仅枸杞如此,其他农产品也是如此。随着农业品牌化时代的到来,打造品牌已经成为提升农产品销量、增加产品溢价、扩大其影响力的必经之路。